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Issuing time:2019-02-28 15:0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智能机器人早就见怪不怪了。而室内服务机器人作为新兴发展起来的产业,逐渐成为目前行业的热门产品,从扫地机器人开始,家庭陪伴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陆续进入公众视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低成本激光雷达的采样频率通常都是每秒2000次,如果服务机器人行走速度过快或者有人突然出现在其行进路线上,受限于激光雷达较低的采样频率,机器人很难及时发现障碍物,可能会发生碰撞。

  扫地机器人走进普通家庭,也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追捧。目前普通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堪忧,只能依靠随机清扫,无法进行路径规划等等,这样的扫地机器人根本无法被称作“机器人”,仅仅是用来代替人工清扫的“扫地机”罢了。

  面向B端服务的机器人,其问题还是解决定位导航。常见的方法中,电磁导航简单且比较成熟,成本虽低,但铺设麻烦;利用WiFi、蓝牙、UWB等进行定位,其信号容易衰减,精度差;利用视觉进行导航,长距离高像素处理,速度会变慢,实时性不好。

  为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RPLIDAR A2的性能参数也有大幅提升,采样频率由5Hz提升至10Hz,采样次数由每秒2000次提高至4000次。

  不管什么类型的机器人,只要自主移动,就需要在家庭或其他环境中进行导航定位。假如用金字塔来表示机器人技术,那么定位导航作为底层技术,正是构建整个机器人的核心关键。

  如何实现移动机器人在不确定环境中自主定位导航一直都是机器人研究的一大核心课题,行业内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自1988年被提出以来,主要用于研究机器人移动的智能化。对于完全未知的室内环境,配备激光雷达等核心传感器后,SLAM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构建室内环境地图,助力机器人的自主行走。

link (4).jpg

  激光雷达作为激光SLAM技术的核心传感器,市场份额过去长期被国外公司占据,售价十分昂贵,无法满足服务机器人的使用需求。

  RPLIDAR A2的厚度仅4 cm,是目前薄的激光雷达,适用于各类服务机器人,特别是对本身空间要求就很紧凑的服务机器人,如安装在扫地机器人顶部等。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种机器人作为标志性产品被着重提出。

  其中,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中,特别指出“导航方式采用激光SLAM,移动速度0.6m/s,定位精度±100mm,具备自主行走、人机交互、讲解、导引等功能”。可见,激光SLAM的技术优越性,而其进一步发展也获得政策层面的鼓励与支持。

  在实际应用时,服务机器人可获得更加密集的采样点,实现对障碍物的快速响应,开展更迅速、更及时的自主避障。激光雷达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利用激光雷达进行环境勘探、地图构建时,可获得更加精细的画面;多媒体应用中,超大屏幕的多点触摸将会反应更快、精度更高。

  关于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介绍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阅读。


Share to:

售前咨询
 
 
 
 
 Work Time
Mon to Fri :8:30-17:30
 Contact Details
销售热线:0574-89139076
邮箱:jason.jiao@reeman.cn